山林子自然智慧养心学
专栏:手机版养生
发布日期:2018-01-23
阅读量:9928
作者:山林子
收藏:
第一部 山林子自然智慧养心学 1延年益寿乃至长生不老,是人类向大自然挑战的一个永恒的目标,在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中都有所反映。几千年来,道家、佛家、儒家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延年益寿的理论与方法,形成了源远流长、各具特色的传统养心学。 2活得清心自在,活得身心安顿。佛家养心学是平和、宁静、友爱、快乐的生活哲学。禅悟,就是教人如何静下来,对人生有所体悟的学问。禅,希望开启人类的第三只眼,密访自己未知的潜在境...

第一部  山林子自然智慧养心学


目录.jpg 

1

延年益寿乃至长生不老,是人类向大自然挑战的一个永恒的目标,在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中都有所反映。几千年来,道家、佛家、儒家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延年益寿的理论与方法,形成了源远流长、各具特色的传统养心学。

 

2

活得清心自在,活得身心安顿。佛家养心学是平和、宁静、友爱、快乐的生活哲学。禅悟,就是教人如何静下来,对人生有所体悟的学问。禅,希望开启人类的第三只眼,密访自己未知的潜在境界。禅的最高境界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3

禅,用一种最平易的方式,为一般人最切身的安心立命要求提供了一种可能。

 

4

禅师们待富贵如浮云,视声色若谷响,不营世家,不修形骸,不贪生怕死,真正能把世俗的名利视为身外之物。那具有洁白本性的形象,就如同那圣洁的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他们的艰苦追求,是出自对人类的终极关怀,是苦苦探究人类自由与存在的根本,是追寻人类跃动的心灵。

 

5

在了悟人生意义、超脱生死大事面前,人生的财富、名利、权力、地位、成就等世俗追求,都可以全部放下。在我们人生的历程中,常不免产生种种苦恼,都由思想纷扰、痴迷不悟而来。譬如迷于财物,往往有因盗窃而犯法的苦;迷恋于爱情,往往有因失恋而自杀的苦。但有一些人,事已过去,还要攀缘计较,自找麻烦;事情尚未产生,却先比较分别,不肯放松。这一切主要是由于缺乏定力的缘故。宇宙间一切事物无非都是因缘和合而生,虽然幻想枉然,客观存在,但却生来变化,了无实性。我们的肉体,无论如何强健,也终有衰竭的一天,这是绝无例外的。因此有智慧的人,必须看透宇宙人生的所以然,进而研习,破除对心身的执着。

 

6

我命在我,不在于天。

 

7

道家的养生精髓在于立足自身,“我命在我,不在于天。昧用者夭,善用者延”。生命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天地万物人最贵,苍天所覆盖的,大地所托载的,世间万物所具备的,没有任何一物能比人更尊贵。人凭借天地灵气而生存,顺应四季变化的规律而成长。老子说,虚假的名气与身家性命,哪一个更可亲?生命与财富,哪一个更宝贵?得与失,哪一个又更有害?所以过分爱惜身体必将导致巨大的破费,过多的敛财必将导致更大的损失。知道满足才不会受到屈辱,适可而止才不会招致危险。只有这样,生命方能持久。

 

8

天人相应,天即自然。人处于天地之间,生活于自然之中,必受自然规律的支配和制约。

 

9

 “气”就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大气”,大气在天称天气,在地称地气,在人称人气。时令则指一年之中的气候变化。人生活在“气交”之中,顺应气交法则,可长寿健康。早在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中就详尽论述了春夏秋冬的养生之道。养生养在根本上,使人体生物钟与四季的节拍和谐、顺应,“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春夏季节保养阳气,以适应生长需要;秋冬季节保养阴气,以适应收藏需要。如果违背了这一规律,就会破坏真元之气。

 

10

 智慧的人长寿吗?仁义的人长寿吗?孔子说是这样的。

人有三种死,不是由他们的命运决定的,而是他们自找的。不按时起居、不调节饮食、不劳逸适度的人,各种疾病就会袭来,夺走他的性命;嗜欲无厌、贪求不止的人,各种刑罚就会加诸头上,夺走他的性命;以少犯众、以弱示强、恼怒无常、采取行动不能量力而行的人,各种横祸就会飞来夺取他的性命。这三种情况的死,都不是命中注定的,是人自找的。身体节制,动静适宜,不让生命的天性受损,获得长寿不是合情合理吗!

 

11

《吕氏春秋》首先提倡的是生的基本原则,在于养性全真,顺其自然。怎样才能避开对身心的危害呢?过甜、过酸、过苦、过辣、过咸,这五种东西充满身体,那么生命就受到危害了。过喜、过怒、过忧、过恐、过哀,这五种东西和精神结合,那么生命就受到危害了。过寒、过热、过燥、过湿、过多的风和雨、雾,这七种东西动摇人体内的精气,那么生命就受到危害了。所以,凡是练习养生之人,没有比知道这个根本更重要的了。知道了养生的根本,疾病就无从产生了。

 

12

世界上没有真正健康的人,只有心身平衡的人。瞬间平衡,瞬间失衡,是现代人的基本特征。

 

13

人的生命是一棵树,人的肌体就是树的枝叶,树根就是人的心,树根如果生了病,枝叶必定也会有病。当树的枝干枯萎了,叶子发黄了,单靠剪枝、修整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因为病源在树根上。因此,人的心灵一定要求正。心正了,气才正,气正了,血脉才能通畅,肌体也一定会运行平衡,最终达到人的心身平衡状态。人类肌体生命科学的运行规律就是这么简单。


14

思想境界高的人应该是长寿的。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好好做人,争做心身平衡的人。心平衡,人的身体才平衡,心平气和,才能生命平衡。

 

15

现代人心情都比较浮躁,在生活中的状态,就像在一个无限大的自由市场里,转了一天,到最后也没弄清到底来这里干什么。

 

16

许多人在生活当中出现的迷茫,关键都是由于自然智慧的迷失。

没有正确的宇宙观、世界观、方法论,没有一个明确的人生目标来引导自己,因此而忙忙碌碌,心情浮躁,这是必然的。

 

17

心身平衡是人类生命状态之基础。

 

18

心身平衡好比是“1”,是基础。事业、家庭、爱情等于“1”后边的“0”,只有放在心身平衡这个“1”之后才有意义。事业成功,你拥有了“10”;家庭幸福,你拥有了“100”。但没有了“1”,就什么也没有了。

 

19

万病气上生。人的情绪发生波动时,肌体的生命状态肯定也会失衡。因此许多发怒的人总是青筋暴露,面红耳赤,此时的状态难道和生命的正常运转没有关系吗?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每天都保持这样一种状态,肌体能不失衡,能不生病吗?


20

你自己能够管理你的生命吗?谁在使你的心脏跳动?谁在使你的消化系统运转?是你在自觉地指挥它们工作吗?控制自己的情绪,是能够做到的。许多有修养的人,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21

心身平衡需经营,不会管理自己身体的人,也无资格管理他人。经营不好自己心身平衡的人,又如何经营好他的事业?

 

22

外部环境、内部压力和个体体质密切相关,要尽快进入智慧状态才是。长期的心情郁闷和各种压力能够造成人的心身失衡,进入恶性循环,应该注意这一点。用平常心面对一切,用自然智慧调整心态。

 

23

人身本无病也,凡有所病皆自取之。那些成天在“愚痴状态”中生活的人们的主要特征是:平时对周围一切看着都不顺眼,执着多疑、心胸狭窄、自以为是、工作不满、人际关系紧张、夫妻关系不和等等。实际上,每个人的“戏剧角色”演好演坏,生命质量的优劣,生活质量的高低,全在于个人发现、掌握和运用自然智慧的程度如何。

 

24

一个人的生活幸福与否,决定于心灵之质量,而不是物质之数量。

 

25

万事随缘快活人。会做快活人,凡事莫生事;会做快活人,省事莫惹事;会做快活人,大事化小事;会做快活人,小事化无事。

 

26

人的愚痴、欲望和执着,是烦恼和痛苦产生的根源。其实每个人都是独立的生命体,确定好自己在人类中的位置,是最重要的事情。为什么非要跟别人比照呢?为什么就不能做平常人呢?世上到底有多少成功者呢?成功了又怎么样呢?平平淡淡才是真。

 

27

知足者心常乐,无求者品自高;宽容是心身平衡的钥匙,养心之道在于胸襟开阔,事理通达;有颗平常心,不苛求自己,也不苛求别人,轻松自在;有颗清静心,以静制情,用平和的心态对待事物,顺应自然。自古智慧贤达的圣者,一切都顺应着天地人自然的宇宙规律,合于阴阳造化的根本规律,从不用自己的小聪明去妄为。如果人能够时刻保持心灵的平和宁静,躯体气血平衡,便会心身平衡地生存在智慧、安详、自在、幸福之中。 


28

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人们可以创造有价值的生命,保证和促进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同时,人们又总是千方百计地热爱着、保护着自己的生命。

 

29

有价值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如果要保证和促进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热爱和保护人类的生命。人类的生命规律像自然宇宙规律一样在自然运行和发展着。研究、发掘和探索人类生命运动规律发展之秘密,将是人类最重要的研究课题和目标之一。正是因为人类生命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有自然的、生理的和社会的等等。所以,人类才不懈地攀登着生命科学的一个个高峰。老年是一个人生命的最高、也是最后的阶段,人们在经历了生、老、病、死,酸、甜、苦、辣,顺、逆、进、退的考验之后,探索和发现了许多人类生命规律的秘密。


30

人的生命之老年阶段的问题,不论从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的角度,都引起了世界各国政治家和社会学家的关注。老年人的日子怎么过?怎样从“老”字中解放出来?

生命与老年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老年生命、生活问题的研究,也绝不是一两代人所能完成的。同样的物质和经济条件,为什么老年人对问题的认识、精神状态和心理素质却各有不同呢?为什么老年人晚年生活的美满程度各不一样呢?为什么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和身体状况、寿命长短也各不一样呢?

 

31

当一个老人从心底认为自己的确老了的时候,他就真的老了。老年人的生命质量、身体状况和寿命长短与他们心身平衡的状态有关。


32

运用老年人的自然智慧再塑第二青春。人类历史上,大器晚成者大有人在。老年人群是蕴藏着极大精神财富的宝库。必须引导老年人从传统的“老”字的旧观念中走出来,这不仅会使老年群体释放出新的生命力,而且也必将为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增添光彩。现在,一些老年人尽管离开了某一具体的工作岗位,但作为人类一员来说,生命的生存活动不会停止。老有所为、老有所忙,活到老、学到老,精神不老、与时俱进等,应该成为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主要特征才是。

老年人究竟是“财富”还是“包袱”,社会中的确存在不同的看法。如有人认为:好好养老,养老养老,养着就好。也有人认为:年龄虽然大了,但老年人可以参与的许多事业并没有消失;老年人为振兴中华民族,继续作出贡献的热情并不会改变;老年人多年积累起来的经验和能力,并不会因为年龄而变得无用。老年人不能消极地单纯休养,应该在各项事业之中度过自己的晚年。

 

33

目前,这个老年群体的智力宝藏不仅有待于开发,而且首先在于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老年生命的意义。不然,就会造成智力才能的闲置与浪费。

 

34

人到老年怎么才能过得有意义呢?许多70岁以上的老年人看上去红光满面,活得有滋有味,真正活出了老年人生命的精彩。这是因为他们能够运用自然智慧引领着去继续为社会作出贡献。智者存,愚者汰。作为生命的规律,退休是必然的,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我们只能正确认识它、适应它,而不能否认它、逃避它。要做到适应退休后的生活条件和环境,“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情况变了思想和行为也要跟着变,不能不顾实际情况的变化,总是一个腔调,一种思想,一种方法,而是能够随着情况的变化去变化,与时俱进。过去在职时能精力充沛的工作,今天退休了也能精神愉快地适应新的情况,参与新的工作,经营好退休生活。


35

作为老年人,不要忽视对生活、对爱情、对家庭的智慧经营,要重视自己的心身平衡。现代人不懂饮食养生,因此,才大碗吃肉,大口喝酒。因为喝酒,夫妻吵架的大有人在。真正的养生之诀,是必须遵循自然宇宙规律来调整人体平衡。饭吃不好,会撑死人,水喝不好,也会呛死人。人的生命质量是与人的养生智慧有关的。不能因为日常工作而无节制地应酬、喝酒,凡是自损身体平衡的行为,无论动机是什么,都是有罪的,因为它会损害家人的幸福,伤害自己的生命。运用智慧珍惜自己,运用智慧珍惜家人,运用智慧相爱相守,是智慧家庭生活的基本要诀。愿老年朋友的晚年生活永远放射出常青的智慧生命之光。

 

36

老年人的生活应该是多彩的,读书可以使人心身平衡得长寿。活得自然、自在、快乐,不为面子活,不为虚荣活,才是真正的智慧状态。

 

37

适应,是生物在生存竞争中顺应环境条件的一种现象和能力。适应环境的变化,是一切生物,即一切有生命的动植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之一,也就是适者生存、物竟天择的规律。动植物如此,人类也如此。

 

38

在自然宇宙宽广的怀抱里,人类永远是个幼稚的孩子,谁也逃脱不了生、老、病、死的生命之自然规律。人类那些品德高尚的智者,不仅仅是自然生命的长寿骄子,也成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力和民族的真正脊梁。在社会实践中,他们无私地为别人送去了幸福、长寿和快乐的同时,自己也赢得了幸福、长寿和快乐。

 

39

只有无私──才是人类心身平衡的开始!

 

40

枯木发新芽,重在根不垮,人之欲长寿,重在心情佳。心不自在,身不平。心身不平疾病凶,身平还需心先衡。心不平衡药无用,心身平衡自长寿。人的大病、小病,都是因为自己心身失衡造成的。

 

41

身可老精神不可老。人心不老,才是真正的不老。人心老了,身体就会老。心身平衡和长寿是人类智慧生命生活态度的结果。每一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生命无价,智慧无价。百病由心生,寿向心中求!平衡心身是药,失衡心身是病!人怕无智,智怕不用!智慧调整心身,百病难生!

 

42

在浩瀚的人类生命长河中,美丽而幸福的生命绿洲正在向快乐的中老年朋友敞开着胸怀,闪耀着金色光辉的丰收硕果正在等待着你的到来,在生活的土壤里收获心身平衡、快乐长寿的梦想。

让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之舟都在自然智慧的船长引航下,度过美好的人生!因为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生命只有一次!

 

43

人类生命发展的历史长河,无时无刻不在伴随着自然宇宙规律同行。当旧一代生命已经逝去,新一代生命正在诞生时,时间依旧,空间依旧。要让我们的心灵与空间同步,要让我们的生命与时间并行。尽管人类的思绪在心灵的宇宙中,或驰骋,或缠绕,或飞到那很远很远的地方周游,但最终还要回归到自我心灵之源头,陪伴着生命走向远方。

 

44

是谁在魔术般催人老?许多老年人常常把时间的流逝归咎于自己老与不老,因此也就期望岁月能慢些走,因为他们不想变老,他们真诚地热爱着生命和人间美好的生活。


45

请看看那蓝色的海洋生命吧,还有那天空的生命、大山的生命和森林的生命,她们惧怕过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了吗?她们总是该在哪里就在哪里,她们证明了自然生命的力量是那样的强大,她们从不去思考老与不老,也从不惧怕时间与空间的流逝,她们自由自在地活着。自然,总是无来无往,无收无藏,自然生命的本质就是自然的活着,无私无欲的活着。

 

46

四季变化千象,心绪起伏万种。人体永远是自然之奴隶,只有心灵可以与自然同行。人的思维,如果有一天能不被时间、空间限制,能不被知识、概念之有色眼镜牢牢束缚,定能真正地体悟到时间与空间、生命与心灵之真谛。到那时,你也就真的会充满无比的活力,你也就真的会具有了创造力,你也就真的永远会心灵不老。


47

那时,当你面对灿烂的阳光时,你就会坦然地说:看吧,我和你原本就没有什么区别,你所拥有的温暖和光芒,我同样有!你还会面对辽阔的海洋说:看吧,我和你原本就没有什么区别,你具有的清澈和透明,我同样有!你也会面对无边无际的自然宇宙说:看吧,你所拥有的公正、无私、平衡与和谐之自然特性,我们人类也同样拥有啊!

 

48

时光能使年轻变得苍老,也会使苍老变得年轻。那些愚蠢的人总是在回忆和后悔中消耗时间。可这又有什么用呢?只有那些用秒来计算生命的人,才会成为世界上最长寿的人。只有那些在惊涛骇浪中求生之人,才最懂得平静大地之可贵。自然智慧会使人类认识生的意义,也会驱走对死的恐惧。那还会有什么可怕的呢?还会有什么想不开的呢?还会有什么需要心烦的呢?“自然智慧学”告诉我们:人类的身体死亡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人类的自然智慧之死。

 

49

20世纪的数学大师陈省身,享年93岁。他说:“一生唯求宁静,一生只会做一件事,就是数学。”还说:“一个人一生中的时间是个常数,能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已属不易。”他拒绝各种名利诱惑,终生潜心于探索数学之美。他知道,这个世界上真正值得追求的东西是什么。

 

50

美国哈佛大学测试过1600人的推理能力、记忆力和判断力,发现其中从25岁到92岁的人中, 80多岁的人表现得和年轻的对手同样良好。年老可能出现身体衰退,但我们更看到若保持蓬勃向上的心态,生命依然可以放射出灿烂光华。在对很多长寿老人的调查报告中,发现长寿老人有着共同的特点:有较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强的意志,适应环境的能力,对信念与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忠诚,逻辑思维能力较一般老年人敏捷、合理,心情愉快,知足常乐,性格更温和、恬静,人际关系好,社会交往多等等。

 

51

冲绳岛上居住着我们星球上最长寿的人群。据称,那里过了中年的人们,仍然拥有光滑的皮肤、光泽的黑发、苗条的身材和敏捷的身手。自杀几乎没有听说过,而“退休”在当地根本不存在。冲绳的百岁老人和超百岁老人,不会在护理室内度过生命的最后几年,而是享受完整的、积极的生命,直到终点。

 

52

长寿老人冰心说,自己的“生命从80岁开始”。从写下“生命从80岁开始”之后8年的时间里,冰心创作的散文、回忆录、小说、评论等达80多篇,简直是一个生命的奇迹。

 

53

人心不老,生命不老。生命不老,人焉能老?


54

巴金,代表了一个时代,更成了一种精神的象征。巴金最耐人寻味的一句话是“让生命开花”。他说:“世界上有种不能跟生存分开的慷慨,要是没有了她,我们就会死,就会从内部干枯。我们必须开花。有道德、无私心,就是人生的花。”晚年的巴金“让生命开花”的心愿更为迫切。他说:“我的愿望绝非‘欢度晚年’。我只想把自己的全部感情、全部爱情,消耗干净,然后问心无愧地离开人世。这对我是莫大的幸福,我称她为‘生命开花’。”

 

55

从“一生唯求宁静”、“生命从80岁开始”,再到“让生命开花”,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雕塑师,每个人都可获取长寿之果,关键是你将怎样让心好好活着,让心灵的树根得到自然智慧雨露的浇灌,让心灵之花开放。


56

和充满智慧的人谈话,常常会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养生保健之效应,达到心身平衡。一个人活在世上,如何使自己能够保持心身平衡?如何解决生活中的烦恼?如何让生命活得有意义?能够经常多与智者沟通,就是一个最佳的途径。托尔斯泰在其《智慧历书》中写道:“还有什么比每天与世界上最有智慧的人士沟通更加珍贵?”又写道,“与世界上最好、最有智慧的思想家沟通,让我一直处于精神与道德的高峰。”“我无法了解何以有人能够不与世上最聪明的人沟通而活着。”托尔斯泰不但自己想做一个有智慧的人,还希望更多的人能做个有智慧的人。  


57

找有自然智慧的人面对面地进行交流沟通,阅读有智慧的人的书籍,这是最有效的也是最佳的方法。心灵对话,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以及职务大小、有无时间、古今中外、跨度太大等问题的限制。

 

58

台湾著名女作家罗兰86岁高龄时,写作就好像在跟别人聊天,完全是因为自己心灵的需求。她说:“我的快乐不是建立在别人身上,而是来自世界和大自然。”她还说,“老人不是小孩,老人应该把老人的一些想法表达出来,挖掘出来。”她思想和智慧的火花,至今依然点燃和启迪着人们不断地去探索发现,给人强大的精神动力。

 

59

《光明日报》曾发表过一篇《时间与财富》的文章,其中讲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有一个一无所有的年轻人,由于觉的无聊,便去找一位哲人指点。他说:“我至今仍一无所有,恳请你给我指明一个方向,使我能够找到人生的价值。”哲人摇了摇头说:“我感觉你和别人一样富有啊,因为每天时间老人也在你的‘时间银行’里存下了86400秒的时间。”“那有什么用呢?她们既不能被当做荣誉,也不能换成一顿美餐……”“那你不妨去问一个刚刚延误航班的游客,一分钟值多少钱;你再去问一个刚刚死里逃生的‘幸运儿’,一秒钟值多少钱;最后,你去问一个刚刚与金牌失之交臂的短跑运动员,一毫秒值多少钱?”人之所以烦恼横生,之所以对人生困惑茫然,并不是因为没有财富、地位、学历、知识,而是因为没有智慧。没有智慧寸步难行,人生需要自己去感悟。

 

60

人人都有自然智慧,关键在于你发现了没有。自己和自己对话,不需要别人打扰,不需要打扰别人,不需要投资,不需要占用别人的时间,只要静一下心就足够了。

 

61

请你不时地问一下自己:我与自己的心灵对过话吗?我的自然智慧在哪里呢?我是否活得很自然?人类的长寿不是童话的梦,关键是心灵要时刻保持春天般的生命力!

 


62

年龄不是资本,拥有自然智慧才是资本,中年人应该深思熟虑,老年人应该敢想敢干。我们不要把老年人的经验当做自然智慧来炫耀。人的年龄,是人自己给自己的馈赠,是人自己给自己的限定,更是人自己给自己画地为牢。人类的愚蠢无知与年龄有关吗?品格修养与年龄有关吗?诚信尊严与年龄有关吗?处世做人与年龄有关吗?想像希望与年龄有关吗?观察思索与年龄有关吗?思维方法与年龄有关吗?解决问题与年龄有关吗?孤独恐惧与年龄有关吗?痛苦烦恼与年龄有关吗?70岁就算老吗?100岁就是稀奇吗?30岁就年轻吗?如果说心灵的年龄可以无限延长,那么只有心灵世界才是自家的宝地,自然智慧是人生的明灯,我们的生命永远是自然之骄子!

 

63

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静,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

 

64

人在看事物和自己时,就仿佛在枝叶茂盛的树下去看太阳,怎么看都不会透亮。其实,只要拨开了这层层树叶,一切顿时就会变得非常明了,原来太阳的光芒就在当下。

 

65

只有自然骄子,才更懂得自然的特性。生死命运与年龄无关。当你能够向路边的一块小石头鞠个躬行个礼时,你是真正懂得了小石头的生命比你还要长,她是人生诸多种经历的见证。你如果能读懂了小石头,你就不会觉得自己比小石头高贵了。只有那些真正读懂人生的人,方知小石头的生命原本就无所谓生死,所以,她就是那样地活着,活着,而且活了很久很久。


66

自然智慧养生学,是献给人类生命科学的瑰宝,希望大家能在宝山中有所收获,通过养生学,点燃你那沉睡已久的心灵灵性之火。

 

67

健身、饮食、睡觉、营养等均和养生有联系。人们不禁要问,难道不讲究养生的人,这些就不做了吗?真正的养生是在发现自然智慧、掌握自然智慧和运用自然智慧后的心身平衡关系的自觉调整。

 

68

养生的基本方法应是时时保持心身的平衡状态。实际上养生的过程,还是发现自然智慧、掌握自然智慧和运用自然智慧的过程。正是因为心身的失衡,人体才产生疾病。

 

 

69

一叶知秋。当看到了秋叶,也就看到了人生的秋季,这一切都是自然宇宙规律的现象。人的心境不同,人生感受就会不同,所谓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美好,稻穗飘香,这沉甸甸的人生,在自然规律面前能有多少分量呢?

 

70

心是什么?心怎样爱护?心的作用是很大的,大到多大?想多大有多大。

 

71

你了解海盗吗?你怎么知道他们是快乐地活着呢?据有些专家研究,这些人大部分肝胆有毛病,这你了解吗?什么道理?有谁愿意像海盗那样活着呢?


72

靠别人很可悲,但任何人都是可以选择活法的。

 

73

古人曰:万病由心生也。

 

74

什么器官老化?心也。心失衡,身失衡;身失衡,心不一定失衡。

 

75

平常心啊,用平常心随缘生活。


76

“祸害一千年,好人不长寿。”我认为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是普遍规律。不信的话,你给我举一个坏人活千岁,好人短命的例子。关键是大家对好人充满着爱戴和希望,希望他能够长寿,为人类服务,活一千岁都不多。而对坏人充满着仇恨,诅咒他希望他尽快从这个世界上消失,多活一小时都嫌多。实际上,“坏人”、“好人”是有标准的。有许多“好人”我认为并不是完美的。如果有可能的话,应该尽可能地保护好自己的生命,更好地去为人类服务。

 

77

自杀!愚痴状态,太可悲了,生活的矮子,没出息。大自然恩赐她来到这个世界,是谁给她权利随便处置自己的生命?这是对父母最大的背叛。难道父母生她就是为了让她某一天跳楼自尽吗?想死其实很容易,不就是再等几十年吗?

 

 

78

何谓死亡状态?心死?身死?还是都死?无论如何,你现在的状态肯定不是智慧状态,需要尽快发现自然智慧,掌握自然智慧,运用自然智慧才是。

 

79

我计划今天上烟台山玩,但是昨夜下了一场大雪,肯定是玩不成了。怎么办?烦恼吗?唠叨吗?折磨吗?哪里失衡呢?是身体吗?还是哪里?心里此刻在想什么?

 

80

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为人类贡献了什么,而不是看他获取了什么,所以智者的自然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他能够处处为人类着想,忧人类之忧,乐人类之乐。

 

81

圣人之为道,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中合于人事。

 

82

发现自然智慧,掌握自然智慧,运用自然智慧,是在生活中时时保持心身平衡的根本之法!

 

83

君子之心如海,不会因为一点一滴小小的污水而去计较。

 

84

一个心里不平衡的人,是不可能进入“心正”状态的。心平气和正是这个道理。


85

复归于婴儿。

 

86

仁者寿。

 

87

大海并不会因人类的好恶而去修饰自己;山花也不会以人类的意志而开放凋谢。

 

88

为圣贤的妙法只在一点仁心,为豪杰的妙法只在一腔义气。


89

天地人相应是宇宙的大规律,只有自觉地去顺应才是。

 

90

德润身,大德必得其寿。

 

91

养德、养生无二术。

 

92

养心之法,须要摆脱一切,凡荣枯得失,犹如水月镜花,事过即忘,心中不可有一丝沾染。每日胸中一团太和元气,病从何生?


93

心病则身病,心不病则身不病。故身病由于心病。

 

94

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体。

 

95

云何出尘?闭户是。云何享福?读书是。

 

96

盖读养生书,每以一心疗万病,盖谓心病则身病,七情俱忘,六窗俱闭(眼、耳、鼻、舌、身、意)。元气浑沦,百脉皆畅,又何病焉?推之一切心病,药所不及者,亦宜设法以心治心。杯弓蛇影,解铃系铃,此固在慧心人与物,推移无法之法,可意会而不可言传也。

 

97

盖人心本自定静,本自泰然,何病之有?唯遇货财则思争夺,遇功名则思挤排,遇势焰则思趋附,遇睚眦则思报复,遇患难则思避让。未遂则心病于患得,既遂则心病于患失,于是日攻于心,则病日入于膏肓。虽有外之所养,终不胜其内之所扰,此扁鹊之所以望而走焉者。寿焉得不促?苟欲治病,先治其心,一切荣辱得失,俱不足为吾心累。即小之而疾病,不以疾病累其心;大之而生死,不以生死累其心。使清明之气,常在吾躬,将见心日以广,体日以胖,不期寿而寿益增。

 

98

人生不可被一区宅子,几亩田园贮却自己。此于学人分上,直是浅浅事,鲜能克究。能不为宅子田园所贮者,方能不为宇宙牢笼,世情缧绁,无古无今,浩然天地。


99

闹时炼心,静时养心,坐时守心,行时验心,言时省心,

动时制心。

 

100

人情处嚣生厌,必思逃于清虚;久寂生凄,必眷念旧日荣艳。何者,了悟不彻,心为物转故也。心苟能静,触境俱空;心苟不静,触境俱碍;遇荣艳作荣艳想,遇凄凉作凄凉想。虽深山穷谷,一草一木,一麋一鹿,皆足以动其心也。故余以为离境修行,不如即境修行。于清风曰:静处做好。邱长春曰:闹处做更好。此之谓也。

 

101

老去自觉万缘都尽,哪管人是人非;春来尚有一事关心,只在花开花谢。

 

 

102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其心既统天地,贯古今以为心,则其精神亦统贯天地古今,以为精为神,故其耳目、手足、四肢、百体知觉固与人同;而聪明之精,通而无外者自与人异,运用固与人同,而举措之神,应而无方者自与人殊。

 

103

造物不靳人功名富贵,而独靳于闲,高爵厚禄,班朝廷,列州县,不知其几,而乐恬退者,倒指不一二。日颠置于仕途,故托亲戚契识,买田园,营第宅,不获一见而身亡。其有被劾之余,安意家食,持迫于势穷力屈,非本心也。对宾客方有筑室返耕,高洁自许之清谈。一入私室,又作摇尾乞怜之言,于千时求进之尺牍,囊箧锁钥,惴惴于手,收支簿书,介介于怀。一日十二时,无一隙得暇,而好山好水,风清月明,何尝识此意味。劳劳攘攘,死而后已,孰若安分清闲,颐游天真之野叟哉。故曰:身闲为富,心闲为贵。又曰:不是闲人闲不得,闲人不是等闲人。

 

104

心为一身之主宰,万事之类应,调和其心则五官百骸未有不调和者矣。所谓木之根本,水之源头是也。因以心思为第一。

 

105

诚能存养此心,使意气和平,精神澹定,悲怒不起,惊扰不忧,则天君泰然,百体从令,自然勿药有喜,何必乞灵于草根树皮哉!

 

106

想至退步,乐境自生。予为两间第一困人,其能免死于忧,不枯槁于蹭蹬者,皆用此法。又得管城一物,相伴终身,以扫千军则不足,以除万虑则有余。然非善作退步,即楮墨亦能困人。想虞卿著书,亦用此法,我能公世,彼特秘而未传耳。

 

107

心不可无所用,非必如槁木,如死灰,方为养生之道。

 

108

却病之法,唯治未病为上,人能清心寡欲,慎起居,节饮食,则病自不萌,而龄可延矣。

 

109

外物以累心不存,神气以醇白独著。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又守之以一,养之以和,和理日济,同乎大顺。

 

110

人之有心,犹舟之有舵也。舵横则舟横,舵正则舟正。故善检身者先治心。

 

 

111

安乐有致死之道,忧患为养生之本。

 

112

问今时有志之士,多知收敛精神,则有谓身之知觉运用是也,何如?曰:心之精神之谓圣,此《礼经》夫子之训,而一言以尽天下之道者也。是故心以为之根,圣以为之果。而精之与神,则条达乎心根,敷荣乎圣果,而为全株宝树者也。

 

113

故养生家有曰:心死则神活。曰心死者,则虚之谓也。又曰:未死而学死,当生而无生。曰无生者,学死而忘生之谓也。如曰忘气以养形,忘形以养神矣。而又曰:忘神以养虚,盖虚之所藏者深矣。


114

无事而忧,对景不乐,即自家亦不知是何缘故。这便是一座活地狱,更说什么铜床铁网,刀山剑树也。

 

115

俗情浓酽处淡得下,俗情劳扰处闲得下,俗情苦恼处耐得下,俗情牵缠处斩得下,方见学识超越。

 

116

热闹场中,人向前我落后;是非窝里,人用口我用耳。

 

117

清闲无事,坐卧随心,虽淡饭粗衣,自然有一段佳趣;纷扰不宁,忧患缠身,虽锦袍玉食,只觉得万般愁苦。

 

 

118

从极迷处识迷,则到处俱醒;将难放处竟放,则万境俱宽。

 

119

身安不如心安,心宽强如屋宽。

 

120

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此八个字,受用一生。

 

121

方寸中有一时静机,便有一时生机。

 

122

人心静则万事可做。

 

123

做官想到去之日,做人想到死之日,便当留一二好事与人间。

 

124

天下本无事,只是庸人扰之,始为烦耳。

 

125

“随缘”二字,极有意味。能体之者,有许多自在安稳。世人欲享和平之福,终身受用此二字不尽。

 

126

林英以引年致仁如壮者,或问何术致此,英曰:但平生不一会烦恼,明日无饭吃也不忧,事至则造之适然,不留胸中。

 

127

干天下之事者,智深勇沉,神闲气足,有所不言,言必当;有所不为,为必成。

 

128

 少言沉默,最有利益。

 

129

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缓缓想;想得时,切莫缓,便要急急行。

 

130

人生俭省一分,便超脱一分。如交游减便免纷扰,言语减便寡愆尤,思虑减则精神不耗,聪明减则混沌可完。不求日减而求日增者,真桎梏此生耳。

 

131

少时郁郁不乐,自亦不解何故,以今思之,只是妄想为扰耳。富贵本无穷尽,登一级复有一级在前。随时安分,便是安乐法。

 

132

譬之行路之人,计程共有百里,行过七八十里,所剩无多,然无奈望到心坚,急切难待,种种畏难怨苦之心出矣。但回头,计其行过之路数,则七八十里之远者可到,况其少而近者乎?譬如此际止行二三十里,尚余七八十里,则苦多乐少,其境又当何如?此种想念,非但可为行乐之方,凡居官者之理繁治乱,学道者之读书穷理,家工商贾之任劳即勤,无一不可倚之为法。

 

133

威震四海,勇冠三军,只没本事,降伏自心。

 

134

处天下事,只消得安详二字,虽兵贵神速,也须从此二字做去。

 

135

危崖之石先倾,掉枚之叶先落。万物唯平可以长久。

 

136

要知留侯每事不犯手,欲行其术,托之黄石公;欲庇其身,托之赤松子;欲定储,又托之商山四皓。正英雄善藏其用也。

 

137

仙没有,无欲即仙。

 

 

138

人生于世,未有不劳心力者,或劳心而不劳力,或劳力而不劳心。若不劳心又不劳力,乃饥莩无用之人也。

 

139

智者不与命斗,不与法斗,不与理斗,不与势斗。

 

140

养德养生二而无全学也。矧天地大德曰生。今以养德属儒,曰正道,养生属仙,曰异端,误矣。身亡而德安在哉?故孔子慎疾,曰父母,唯疾之忧,教人存仁致中和。孟子曰:养气持志集义,勿忘勿助。是故立教以医世,酌人情而制方。周末文靡则伪,故存仁;战国气暴则尽,故集义。存仁完心也,志定而气从,集义顺心也,气生而致固。致中和也,勿忘勿助,疾安由作,故曰养德养生一也,无二术也。


141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42

三戒:一曰简缘,二曰无欲,三曰静心。

简缘者,择要去繁也。经曰:“少则得,多则惑矣。”

无欲者,断贪求也。经曰:“常无欲,则能观其妙矣。”

静心者,止息游浪也。经曰:“除垢止念,静心守一。”

 

143

破涕为笑,苦中作乐,以求心身泰然。

 

144

养心在凝神,神凝则气聚,气聚则形全。

 

145

《传》曰:仁者静。又曰:智者动。

每见气躁之人,举动轻佻,多不得寿。古人谓砚以世计,墨以时计,笔以日计,动静之分也。静之又有二:一则身不过劳,一则心不轻动。凡遇一切劳顿、忧惶、喜乐、恐惧之事,外则顺以应之,此心凝然不动,如澄潭,如古井,则志一动气,外间之纷扰皆退听矣。

 

146

人身之中,只有此心,便是一身之主。所谓视、听、言、动者此心也。故心常清静则神安,神安则七神皆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

 

147

知足常乐,能忍自安。


148

静能制动,沉能制浮,宽能制褊,缓能制急。

 

149

世俗烦恼处,要耐得下;

世事纷扰处,要闲得下;

胸怀牵缠处,要割得下;

境地浓艳处,要淡得下;

意气愤怒处,要降得下。

 

150

心境宽畅,切忌忧郁,处处追寻趣味。

 

151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

 

152

或问慧海禅师,修道何功?师曰:“饥来吃饭,困来眠。”曰:“人皆如此,何得言功?”曰:“不同。他吃时不肯吃,百种须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

 

153

凡欲身之无病,必须先正其心,使心不乱求,心不狂思,不贪嗜欲,不着迷惑,则心君无病矣。心君无病,则五脏六腑虽有病不难疗矣。

 

154

养寿之道,与仙佛二教最是捷径,故清净明了四字最好。内觉身心空,外觉万物空,破诸妄相,无可执着,是曰清净明了。


155

轻侮于人当减算,夺害于物必伤年,行一善则魂神乐,构一恶则魄神欢。

 

156

凡事了心,不必时时了口;若言逃静,还须急急逃名。

 

157

放得俗人心下,方可为丈夫;

放得丈夫心下,方名为仙佛;

放得仙佛心下,方名为得道。

 

158

看得破,吃得粗,安心令他无欲;甘些劳,受些苦,杜门放我偷生。

 

159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

虚其心,受天下之善;

平其心,论天下之事;

潜其心,观天下之理;

定其心,应天下之变。

 

160

以父母之心为心,天下无不友之兄弟;

以祖宗之心为心,天下无不知之族人;

以天地之心为心,天下无不爱之民物。

 

161

每觅高僧投野寺,竹院松门,却得偷闲半日;偶留佳客坐山房,园蔬家酝,且来行乐一时。

 

 

162

宝镜磨清,只照一室;心镜磨清,可照六合。

 

163

少年热闹之场,非其类则弗亲,苟不见几知退,取憎而已。至与二三老友,相对闲谈,偶闻世事,不必论是非,不必较长短,慎尔出话,亦所以定心气。

 

164

养生之士,不知自慎,未足以论养生之道也。故以自慎为首焉。

 

165

心求静必先制眼。眼者,神游之宅。神游于眼而没于心,故抑之于眼而使之归于心。

 

166

人心至灵至动,不可过劳,亦不可过逸,唯读书可以养之。每见堪舆家,平日用磁石养针。书卷乃养心第一妙物。闲适无事之人,镇日不观书,则起居出入,身心无所栖泊,耳目无所安顿,势必心意颠倒,妄想生嗔,处逆境不乐,处顺境亦不乐。每见人惶惶,觉举动无不碍者,此必不读书人也。

 

167

凡事择人代劳,事后核其成可也,或有必亲办者,则毅然办之。亦有可姑置者,则决然置之,办之所以安心,置之亦所以安心。不办又不置,终日往来萦怀,其劳弥甚。

 

168

每想病时则尘心渐减,常防死日则善念自生。

 

 

169

人之所贵者生也,生之所贵者道也。人之有道若鱼之有水。

 

170

《书》云:憎爱损性伤神。心有所憎,不用深憎,常运心于物平等。心有所爱,不用深爱,如觉偏颇,寻即改正。不然损性伤神。

 

171

欲令汝曹安分省事,则心神宁谧,而无纷扰之害;寡交择友,则应酬简而精神有余;不闻非僻之言,不致陷于不义。一味谦和谨饬,则人情服而名誉日起。制义者,秀才立身之本根,本固则人不敢轻,自宜专力攻之。

 


172

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

 

173

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宜俭约,四者切记良箴。

忌多动,忌妄动,忌坐驰,忌旁骛,四者切忌大病。

常操常存,得一恒字诀;勿忘勿助,得一渐字诀。

 

174

治国家有二言,曰:忙时闲做,闲时忙做;变气质有二言,曰:生处渐熟,熟处渐生。

 

175

尘源隔断,烦恼从何处安身;世虑浅消,清虚向此中立脚。

 

176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

安详是处事第一法,

涵容是待人第一法,

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177

由戒得定,由定得慧,勉强渐近自然;炼精化气,炼气化神,清虚有何渣滓。

 

178

静坐然后知平日之气浮,

守默然后知平日之言躁,

省事然后知平日之费闲,

闭户然后知平日之交滥,

寡欲然后知平日之病多,

近情然后知平日之念刻。

 

179

身后之定论,与生前之物议,己所不及闻,不及知,同也。然一息尚存,必无愿人毁己者,身后亦犹是耳。故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非务名也。常把一名字着想,则举动自能检饬,不至毁来,否即年至期颐,得遂考终,亦与草木同腐。《道德经》曰:“死而不亡者寿。”谓寿不徒在乎年也。

 

180

把酒直须判酩酊,

逢花莫惜暂淹留。

假如三万六千日,

半是悲哀半是愁。

 

181

松下听琴,月下听箫,涧边听瀑,山中听梵呗,觉耳中别有不同。

 

182

气为心害,养心当先制气。

 

183

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184

君子满腹天理,故以顺理为乐;小人满腹人欲,故以得欲为乐;欲无时可足,故乐不胜忧;理无时不存,故随在皆乐。至乐顺理。纵欲之乐,忧患随也。

 

185

果决人似忙,心中常有余闲;因循人似闲,心中常有余忙。


186

夫喜怒者,道之邪也;忧悲者,德之失也;好憎者,心之过也;嗜欲者,性之累也。人大怒破阴,大喜坠阳,薄气发喑,惊怖为狂。忧悲多恚,病乃成积;好憎繁多,祸乃相随。故心不忧乐,德之至也;通而不变,静之至也;嗜欲不载,虚之至也;无所好憎,平之至也;不与物散,粹之至也。能此五者,则通于神明。

 

187

固守虚无,以养神气。

 

188

四十从政,五十悬车,耳目未衰,筋力尚健,玩山水,酣文酒,以保天年足矣。乃桑榆已逼,宦术弥浓,未尝享一日之乐,徒为仆妾图轻肥,子孙做牛马耳。白乐天所谓官爵为他人者,旨哉言也。

 

189

康仲俊年八十六极康宁,自言少时读千字文有悟,谓“心动神疲”四字也,平生遇事,未尝动心,故老而不衰。

 

190

万物唯人灵且贵,百岁光阴如旅寄,自非留意修养中,未免疾苦为身累。

 

191

何谓善人?无损于世者则谓之善人;何谓恶人?有害于世者则谓之恶人。

 

192

人若于日间闲言语,省得一两句,闲人客省见得一两人,也济事;若浑身都在闹场中,如何得进?

 

193

韩魏公在相府时,家有女乐二十余辈,及崔夫人亡,一日尽厚遣之,同列多劝且留为暮年欢。公曰:所乐能几何?而常令人心劳,孰若吾简静之乐也。

 

194

水静犹明,何况精神?

 

195

气欲柔不欲强,欲顺不欲逆,欲定不欲乱,欲聚不欲散。故道家最忌嗔心。嗔心一发,则气强而不柔,逆而不顺,乱而不定,散而不聚矣。

 

196

养心莫如寡欲,存神须是闲邪。

 

197

存想,存谓存我之神,想谓存我之身。闭目即见自己之目,收心即见自己之心,心与目皆不离我身,不伤我神,则存想之渐也。凡人目终日视他人,故心已逐外走,终日接他事,故目亦逐外瞻,营营浮光,未尝内照,奈何不病且夭邪!是以归根曰静,静曰复命,成性存存,众妙之门。此存想之渐,学道之功半矣。

 

198

坐忘者,因存想而得,因存想而忘也。行道而不见其行,非坐之义乎。有见而不知其见,非忘之义乎。何谓不行?曰:心不动故。何谓不见?曰:形都泯故。或问曰:何由得心不动?天隐子默而不答。又曰:何由得形都泯?天隐子瞑而不视。或问悟道,乃退曰:道果在我矣。我果何人哉?天隐子果何人哉?于是彼我两忘,了无所照。


199

人生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春气融融,故能生物;秋气萧萧,故能杀物。明乎生杀之机,可与论养生。

 

200

道者,自然之道也。生而必死,亦自然之理也。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不自戕贼夭阏而尽天年,此自古圣智之所同也。

 

201

文名可以当科第,俭德可以当货财,清闲可以当寿考。

 

202

做秀才如处子,要怕人;既入仕如媳妇,要养人;归林下如阿婆,要教人。

 

203

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乐不去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虑精散为五难。

 

204

人有嘿坐独宿,悠悠忽忽者,非出世人,则有心用世人也。

 

205

夫诸病无非心作,心有忧愁思虑,邪气得入。

 

206

境缘不偶,荣求未遂,深情牵挂,良药难医。


207

若思郁不解而致病者,非得情舒愿遂,多难取效。

 

208

思想开朗,乐观向上,顺应自然,百病安康。

 

209

归心静然,可以长生。

 

210

过喜要收敛与抑制,

激怒要疏导与平静,

忧愁宜释放与自解,

思虑应分散与消遣,

悲伤需转移与娱乐,

恐惧寻支持与帮助,

惊慌需镇定与沉着。


211

幽默是一种心理自卫行为,学会幽默,便能减轻心理上的挫折和忧愁,以求得内心的安宁,这也是一种心理自我保健的良方。

 

212

常存安静心,

常存正觉心,

常存欢喜心,

常存善良心,

常存和悦心,

常存安乐心。

 

213

心胸常开阔,年岁活一百。

 


214

性既自善,内外百病悉不自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性之大经也。

 

215

积善有功,常存阴德,可以延年。

 

216

严君平以卜讲学者也,孙思邈以医讲学者也,诸葛武侯以出师讲学者也。

 

217

任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此二语其宰相台谏之药石乎?

 

 

218

用兵者,仁义可以王,治国者可以霸,纪律可以战,智谋则胜负共之,恃勇则亡。

 

219

欲求长生者必欲和善立功,慈心于物,恕己及人,仁逮昆虫,乐人之吉,愍人之苦,周人之急,救人之穷,手不伤生,口不劝祸,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自贵,不自誉,不嫉妒胜己,不佞谄阴贼。如此乃为有德。

 

220

彭祖曰:凡人不能无思,当渐渐除之。人身虚无,但有游气,气息得理,百病不生。


221

形者生之气也,心者形之主也,神者心之宝也。故神静而心和,心和而形全,神怡心清,则形无累矣。

 

222

俭于视,可以养神;俭于言,可以养气。

 

223

老人忌孤独,切莫静中过,君欲延年寿,动中度晚年。

 

224

志闲而少欲。


225

忘情则性全,性全则形全,形全则气全,气全则神全。

 

226

义和走驭趁年光,

不许人间日月长;

遂使四时都似电,

争教两鬓不成霜;

荣销枯去无非命,

壮尽衰来亦是常;

己共身心要约定,

穷通生死不惊忙。

 

227

得道之士,外化而内不化:外化,所以入人也;内不化,所以全其身也。

 

228

拂意之境,无人不有,但问其易处不易处,可防不可防。如易处而可防,则于未至之先,筹一计以待之。此计一得,即委其事于度外,不必再筹,再筹则惑我者至矣。贼攻于外而民扰于中,其可防乎?俟其既至,则以前画之策取而予之,切勿自动声色。声色动于外,则气馁于中。此以静待动之法,易知亦易行也。

 

229

且夫善摄生者,要先除六害,然后可以保性命,延驻百年。何者是也?一者薄名利,二者禁声色,三者廉货财,四者损滋味,五者除佞妄,六者去妒忌。六害不除,万物扰心,神岂能清静?

 

230

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矣!

 

231

能读无字之书,方可得惊人妙句;能会难通之解,方可参最上禅机。

 

232

心不妄取过去法,

亦不贪着未来事,

不于现在有所住,

了达三世悉空寂。

 

233

保持一颗自然心,顺应自然能长寿。

 

234

千人所指,无病而死。

 

235

人心犹印版。版本不差,摹千万本皆不差。本既差矣,印之于纸,无不差者。

 

236

静养为摄生首务。

 

237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238

清静则生化治,动则苛疾起。


239

触事之心,未能不动,但须如谷应声,即应即止,如镜照物,物来照物,物去不留。

 

240

夫道岂有他哉?喜怒哀乐爱恶,得其正而已。

 

241

圣贤者,天地之替身。

 

242

静则神藏,躁则消亡。


243

圣人之用神也静,静则少费。

 

244

李蟠常疑遇毒,锁井而饮。心,灵府也,为外物所中,终身不痊。多疑惑,病之本也。

昔有饮广客酒者,壁有雕弓,影落杯中,客疑蛇也,归而疾作。后饮其地,始知弓也,遂愈。

又僧人入暗室,踏破生茄,疑为物命,念念不释。夜有叩门索命者,僧约明日荐拔。天明视之,乃茄也。疑之为害如此。

 

245

千古在前,千古在后,吾身处其间,百年顷刻耳。奈何前承千古,后垂千古乎?亦曰:自致于不朽而已。不朽之道谓何?曰: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

 

246

薄滋味以养气,

去嗔怒以养性,

处卑下以养德,

守清静以养道。

 

247

心如流水不暂住,

心如飘风过国土。

亦如猿猴依树戏,

亦如幻事依幻成。

如空飞鸟无所碍,

如空聚落人奔走。

如是心法本非有,

凡夫执迷谓非无。

若能观心体性空,

惑障不生便解脱。


248

老来疾病,都是壮时做的;衰时罪孽,都是盛时招的。故持盈履满,君子尤兢焉。

 

249

夜眠八尺,日啖二升,何须百般计较;书读五车,才分八斗,未闻一日清闲。

 

250

伐欲如伐树,

树断复又生,

如不断树根,

生死若再生。


251

予有经三部,共只六字,儒者诵之成圣,道士诵之成仙,和尚诵之成佛,而功德甚大,但要体认奉行。一字经曰“忍”,二字经曰“方便”,三字经曰“依本分”是也。

 

252

人欲无涯,不以礼节之,莫知所极也。

 

253

邱彰认为女人要服老,进入四十岁后的女人不能再追求“外在美”,而是让自己变得更智慧、世故、慈悲,显出这个阶段的成熟女性之美。

 

254

 强忍着自己的眼泪,就等于慢性自杀。

 

255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活动和人体的生理功能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良好的情绪可以使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也就是说,人在快乐的时候抵御疾病的能力增强;反之长期处于忧郁中,身体的抵抗力就会下降或破坏某种生理功能,易引发各种疾病。

 

256

紧张状态是颗定时炸弹。

 

257

谁会笑,谁长寿。

 

258

善养生者,当以德行为主,而以调养为佐。

 

259

心理保健十法:宽厚待人,培养兴趣,不惜援助,不断求新,广交益友,凡事自立,计划行事,留有余地,饲养宠物,知足常乐。

 

260

一念疏忽,是错起头;一念决裂,是错到底。

 

261

少年时每思成仙做佛,看来只是识见嫩耳。

 

262

草木无欲,寿不逾岁;人多情欲,寿多逾百;此无情欲者反灭,有情欲者,寿也。

 

 

263

人不极思,不知吾生之可哀;人不极思,不知吾生之可乐。知哀吾生者,可与破尘情矣;知乐吾生者,可与破圣谛矣。

 

264

善此当用何法?曰:“静之以心。”虽曰燕尔新婚,只当行其故事。说大人,则藐之,御新人,则旧之,仍以寻常女子相视,而不致大动其心。过此一夕二夕之后,反以新人视之。则可谓驾驭有方,而张弛合道者矣。

 

265

世之最难长者,得意之事。失意之中,有得意之乐。若使得志,则必失意;若使得意,则必失志。与其得志而失意,不如得意而失志。此中得失,不足为外人道也;此中忧乐,未易为俗人言也。

 

266

四忘秘诀:一忘形,二忘怀,三忘情,四忘年。

 

267

酸甜苦辣非五味,五味只是淡;嗔喜爱憎要忘情,忘情则无烦。

 

268

人生皆受天长命,人生于天地,天地无为,人禀天性者,亦当无为。人本于天,天本于道,道本自然,顺乎自然,即是最上养生之道。

 

269

游心于虚静,结志于微妙,委虑于无欲,归指于无为,故能达生延命。

 

270

薛子曰:常沉静则含蓄义理深,而应事有力。故厚重,静定,宽缓,乃进德之基,亦为老人养寿之要。

 

271

人生只为“欲”字所累,便如牛如马,任人羁勒;为鹰为犬,听人鞭笞。若果一念清明,淡然无欲,天地尚不能转移我,况一切区区事物乎!

 

272

何文端公时,曾有乡人过百岁,公叩其术,答曰:“予乡村人无所知,但生只是喜欢,从不知忧恼。”噫!此岂名利中人所能哉?语曰:“仁者静。”又曰:“智者动。”每日见气躁之人,举动轻佻,多不得寿。


273

能受善言,如市人求利,寸积铢累,自成富翁。

 

274

以举世皆可信者,终君子也;以举世皆可疑者,终小人也。

 

275

敛情摄念,息业养神,悟忘归真,观空见性。常习静明,不为魔动,心我两忘,神气自满。

 

276

止念令静,

观理令明。

念静明理,

不死可能。

 

277

莫要恼,莫要恼,烦恼之人容易老。

世间万事怎能全,可叹痴人愁不了。

任何富贵与王侯,年年处处埋荒草。

放着快活不会享,何苦自己寻烦恼。

莫要恼,莫要恼,明白阴阳尚难保。

双亲膝下俱承欢,一家大小都和好。

粗布衣,菜饭饱,这个快活哪里讨。

富贵荣华眼前花,何苦自己讨烦恼。

 

278

虽常服饵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

 

279

老迟阴性慢,无病为心宽。


280

乍得勿与,乍失勿取,乍怒勿责,乍喜勿诺。

 

281

人一生应该有四个医生:第一个是“无欲”医生,第二个是“不求”医生,第三个是“随缘”医生,第四个是“和道”医生。

 

282

处逆境心,须用开拓法;处顺境心,要用收敛法。

 

283

少年人要心忙,忙则摄浮气;

老年人要心闲,闲则乐余年。

 

 

284

这身心,要安泰,无忧无虑无挂碍。

粗衣淡饭不妄求,竹篱茅舍权遮盖。

闲时诵读圣贤书,适意湖山景一派。

不攀缘,不借债,不去追随有何害。

亲朋疏失为家微,礼数不周因懒待。

交接往来平等友,彼此清凉彼此快。

安分守己乐逍遥,自在自在真自在。

 

  285

  人心思火则体热,思水则体寒;怒则发竖,惊则汗滴,惧则肉颤,愧则面赤,悲则泪出,慌则心跳,气则麻痹;言酸则垂涎,言臭则吐唾,言喜则笑,言哀则哭;笑则貌妍,哭则貌媸。又若日有所见,夜必梦扰;日有所思,夜必谵语;梦交则精泄,气怒则发狂。此皆因心而生者也。人可于灵君使令一刻不在绛宫,以统百属乎?


  286

  夫心者,万法之宗,一身之主,生死之本,善恶之源与天地可通,为神明之主宰,而病否之所系也。盖一念萌动于中,六识流转于外,不趋乎善,则五内颠倒,大疾缠身,妄想一病,神仙莫医。正心之人,鬼神亦惮,养与不养故也。目无妄视,耳无妄听,口无妄言,心无妄动,贪嗔痴爱,是非人我,一切放下,此养心之法也。


上一页:《居家抗疫怎么做》入围人民网“人民战“疫”;智作助力”活动并获奖
下一页:找不到相关信息

传播人类先进文化 提升人类心身素质

公众号